第一卷:默認 第484章 江向中去黑水城
淩玄無空出來,沈清等人也忙到團團轉!
主要是之前預定的外送服務開始了。
大年初一,絕大多數鋪子店門緊閉,火鍋鋪子也是如此,隻是前廳大門緊閉,後院卻忙到不可開交。
洗菜、切肉、配菜、裝盤.....定做的食盒一層一層又一層,擺放的整整齊齊,另外雙耳鐵鍋中裝着凍成塊狀的湯底——到了用炭火煮沸就能直接涮火鍋。
調料另外用一個個帶蓋子的瓷罐裝起,再放在特制的尺碼嚴絲合縫的木盒裡,準備好一份就由專門的夥計:三人一組,一人趕車,兩人護送着食材,送到預定人家的府上,親自擺放好,方才退回。
後廚的人負責準備裝盤,原本的夥計改為送達,掌櫃的負責總體調度,一份份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到了對賬日子,饒是關麗自認現在已經’見多識廣‘,仍然忍不住驚喜連連!
要知道她在跟着娘之前,爹爹一個月能接到二兩銀子的活計,都屬于大活了。
而跟着娘之後,從原本的家庭小作坊開始,一直到雇了幾十人的工坊,一個月能有好幾百兩的進賬;
再到火鍋鋪子,真真的日入上百兩!
區别可謂天差地别。
原本想着歇業二十來天,即便沒收入,但每日鋪子租賃銀子、工錢、吃食都是開支,想着過年沒法子,隻是心疼開支的同時忍不住擔憂,擔憂年後生意不好,擔憂天氣熱了生意不好,這麼多夥計要養活,他們背後的家人都等着銀錢買糧食——不是什麼奢靡的貴重東西,隻是最基礎的填飽肚子的食物。
還有靠賣牛羊為生的牧民.....
“娘,這外送服務,掙得并不比開鋪子時少!并且這幾日比大年初一初二初三掙得更多了。
我仔細研究了下預定的人家,不是宴請多了,而是範圍擴大了。”
沈清聽懂了。
宴請多了,就是同一家反複回購,這樣的話,隻能保持之前的日收,不會增加,而範圍擴大了,說明預定的多了。
而預定會增多,基本上就是這群人是之前被宴請的那批人,他們覺得好,也開始效仿。
她吩咐道:“嗯,外送并不便宜,你給四個鋪子的掌櫃叮囑一番,服務是最重要的,一定要讓客人和鋪子裡一樣方便便捷,這是最主要的!他們花錢買的就是品質和服務。”
關麗重重的點頭,應道:“好,娘我明白。”
沈清看向關麗,歎氣:“阿冰以後大概率不在京城,夫妻兩個分隔兩地不好,而且孩子留守更不好;
不管怎樣,再苦再難孩子跟着爹娘才好,老大自然是要跟過去看孩子的,不過老大就算在家也指望不上他看鋪子。”
老大就是一個普通漢子,好在命不錯,娶到了阿冰,這朝代基本上也不會休夫,他把孩子照顧好,孩子和他有感情,能讓阿冰沒有後顧之憂,他這一房以後榮華富貴少不了,發展也不會差。
關麗默默的想,要是外出的是大伯哥,娘這番話估計會轉換一下。
不過也就是娘了,換了其他婆母,怎麼可能同意兒媳外出打拼呢?娘不僅支持阿冰姐,還說大伯哥之前看兩個孩子已經有了經驗,孩子跟着放心——這是放不放心的事麼,放在其他人家哪個婆母會同意!
哪怕兒子再不成器,哪怕日子過的再苦,也不可能同意外出發展,尤其這個發展還是要靠兒媳。
可娘輕而易舉的就同意了,并且認為理所應當,這件事仿佛小到不值一提。
娘怎麼今日和她說起這個了?
沈清又道:“老二沉默寡言,隻會埋頭幹活,對外尤其是需要說話的場合一律不行,要你辛苦操持了。”
關麗慌忙站起,緊張回道:“娘我不辛苦!真的!”
她一個成婚了的鄉下女子,能見外人,能談生意,能管這麼多銀錢,她都覺得她比阿冰姐更幸運了!
而且向西哥雖然話語少,但對她更是一萬個支持,從不說她不應該抛頭露面,也不認為她應該在家伺候他就成,知曉她一個婦人談生意不方便,每次和她一起,到了由她談,默默守着她幫着她。
有這樣的夫君和婆母,她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又何來辛苦?要知道這樣的’辛苦‘,是多少女子做夢都實現不了的好事!
她隻覺得自己修了八輩子的福,才遇上了他們。
沈清沒想到阿麗反應這麼激烈,擺擺手看着她重新坐下,想的是老二也是個命好的,娶的媳婦都有本事,還沒怨言。
一個小家庭兩個人共同努力、勁往一處使就能發達,老大老二兩人雖然不是做生意的料,也沒啥大才幹,但隻要不拖另一半的後腿就成。
老三老四不用擔心,一個會吃還能将這份口福轉化成錢财,一個頭腦子活絡是做生意的料;
接着是小水,她是管理型人才,以後工坊交給她能打理的很好;
再就是向中,靖朝的科舉猶如擠獨木橋,科舉高中和範進中舉一樣艱難,不過他現在另辟蹊徑給自己找了個農業種植的路子,不愧是八百個心眼子!
以後即便考中當官也不用擔心官場上的爾虞我詐會坑到他,說不定他反而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
淩逸在莊子上待到大年初四,見外送生意好,而父皇沒空再出來後,緊着返回黑水城讓運送牛羊過來。
臨走前要把江向中帶去。
紅薯雖然要三月才能種,但要提前育苗,等從京城到了黑水城,稍微休整一下,也就能着手紅薯育苗事宜。
而江向中正好是這方面的’技術指導‘。
最最關鍵的是,育苗過程中有任何問題,江向中都能如實實時的記錄下來,整理成冊——他不僅僅想要黑水城的百姓吃飽肚子,還想讓整個靖朝的百姓都吃飽肚子!
他需要一份完整完善的種植手冊,能幫助到全國各地的百姓。
江向中看向他娘,整個人透出屬于少年的迷茫。
他要過去麼?要是之前他必然是萬分同意的,畢竟淩逸是王爺,他和三哥不同,三哥隻想着吃,他一個讀書人,寒窗苦讀十餘載,試問哪個讀書人不想有一番作為?
可知曉娘是一品诰命夫人了,尤其過年前皇上竟會親自出宮品嘗自家的吃食,他還舍近求遠的去結交王爺做什麼?
哪有比直接結識皇上更穩妥的事!
現在太子未定,而皇上年歲已高,哪個皇子最有可能繼承大統,隻有在皇上身邊才能更加準确的知曉。
“去吧,這份事業很有意義。”沈清一錘定音。
這孩子還是年歲太小,眼界窄了。
皇上見識多廣啊,豈是小小年歲的他能看透的?
就他那點子心思,淩玄掃一眼就能知曉的清清楚楚!
看看淩玄身側的人,要不是江福那樣的人精,王者中的王者;要不就是嚴羽那樣的純臣,隻有一片赤誠之心,絕對的忠心。
況且就算他知曉了淩玄要定哪個皇子又如何?
人家皇子有自己的幕僚親朋好友玩伴,大勢已定下怎麼可能對投靠而來示好的他重用?
而淩逸則不同,即便不能繼承大統,也是王爺,有地位有權勢,也算是整個靖朝第一梯隊,他跟着不會吃虧;
再來,他好好記錄種植紅薯,農業曆朝曆代都被帝王重視,他成了這方面的專家,以後不管誰當皇帝,他都會被重用。
往後的無數年,江向中都無比感念他娘今日對他做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