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穿成攪家精婆婆,統領全家逃荒

第一卷:默認 第395章城裡人種田地不擅長啊

  奔波了十來天,初步安定下來後,卸貨的卸貨,割草的割草,喂驢子的喂驢子,做飯的做飯.....沒一人閑着。

  三進的宅院,最安全的地方當屬中間位置的主屋,左側的屋子沈清居住,右側的正好拿來做庫房,臨時存放貨物。

  雖然勞累,可安危不能不顧,江向北雷大富徐林楊木幾個需要同沈清一起外出的漢子無需參與值守中,剩下的漢子們輪換着排班。

  全部弄好後,接近亥時,沈清連忙簡單洗漱後睡覺。

  放在華國才九點,早的很,但這兒起的早啊,不早睡明日早起後根本沒精神,沒精力如何奔波一整天?

  養好身體,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

  一大早,劉翠花關麗江雨三人已經準備好了早食。

  熬到黏糊的大碴子粥,野蔥油餅,配上從家裡帶來的小泡菜鹹菜幹,清爽開胃。

  沈清一口氣幹了一大碗碴子粥和兩張香噴噴的蔥油餅,雙眼還時不時看向糖醋泡蒜,遺憾今天要出門談生意吃不成。

  馮猛趙虎一群人一邊吃一邊各種誇,誇得劉翠花恨不得一天給他們做八頓!

  沈清:.....提供情緒價值果然很重要。

  起個大早辛辛苦苦做出來的,要是被挑三揀四,怕是桌子都想掀了。

  有時候累沒事,但不能累了後還不被認可。

  吃過早飯,還未到城門打開的時間。

  城門一般七點開,現在還不到六點,所有人分為三隊各司其職。

  江向北原本應該帶着小分隊去給京城各處鋪子送貨,隻是昨天下午商議今日先去買這莊子,事有輕重緩急,送貨隻能延後。

  不過買房耗費不了太多時間,可以先和娘一起,等買好屋子了,兩隊人馬在分開,各辦各事。

  留下的人,一小部分寸步不離的看守貨物——這是重中之重,畢竟肥皂毛筆都是貴重貨物,數量有多,哪怕運送一部分出去了,剩下的價值也值好幾百兩。

  劉翠花雷老大江雨幾人負責一大群人的吃食。

  剩下的漢子則是去耕地,鋤頭鐵鍬庫房裡有現成的,很久沒用了,但稍微打磨下就成,等外出的人帶菜種回來就成。

  這批他們是來不及吃上,但以後來的頻繁,有自家種的菜不用進城買了不是?等冬日裡作為冬儲菜更是方便。

  能為以後打算自然要為以後打算,能不花銀錢自然是不花銀錢的好。

  *

  按照趙管事昨晚提供的地址,江向北雷大富兩人帶路,隊伍進了城後直奔城西而去。

  “娘,城西是京城第二窮的地方,城東城南一個富一個貴,要不是富商要不是權貴,五六進的大宅子,雕梁畫棟假山流水都是最基本的;

  城北最窮苦,大雜院裡每間屋子都能擠滿人,城西則是一個個胡同,小小的院落,一間挨着一間,但起碼能有獨屬自己的地方,不用和别人共同,隻不過趙家住到城西,确實算是落魄了。”江向北詳細介紹京城各處情況。

  馮猛炸呼呼問道:“咱們住的莊子幾十間屋子呢,趙家不搬出來住,擠在胡同裡做什麼?”

  大房子大院子多舒坦!

  尤其他早上還繞着屋子轉悠了一圈,那些地能有好幾畝,刨出來種上菜再養一群雞鴨鵝,菜蛋肉不就都夠了麼,還不用花錢買!

  其他漢子也不理解。

  都是農戶出身,沈清明白他們的想法,解釋:“咱們種田種地習慣了,覺得不是難事,可當了一輩子老爺的人,分的清剛長出來的小麥和韭菜不?

  分的清水稻和稗子不?

  知道春天該種什麼菜,秋天能種什麼菜以及每樣菜怎麼種?

  還有雞鴨鵝,喂什麼吃,喂幾頓,崽子怎麼孵化.....”

  馮猛趙虎等人聽的一個頭兩個大!

  确實,他們咋沒想到這些問題呢,城裡人種田地不擅長啊。

  不過大戶人家都是有下人的,像趙管事不就是下人麼,出身窮苦的下人哪有不會種田地的.....

  沈清又道:“或許你們會說有下人,可養下人不僅要管衣食住行還要工錢,花銷亦不少,家道中路後自然會解散以及變賣下人,總不能養着讓過來種這幾畝地吧?

  住城裡,地方小,留一兩個下人就夠伺候了,來到這兒住,大是大了,但這麼大的地方夜晚不慎的慌?若是遇上惡人打主意,豈不是毫無還手之力?”

  馮猛趙虎詫異的擡頭,腦中的疑惑消散,忙不疊的認同點頭。

  城裡夜晚有宵禁,尤其京城重地,巡城的守衛士兵都比旁處多上好幾番,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再沒有比這兒更加安全的了。

  沈清想到華國,感歎道:“城裡不僅安全,看病、采買東西、後輩上學堂等等都很便利。”

  趙家能直接換到胡同裡其實也不錯,至少開支一下子少到底了,他們手上必然還是有餘錢的,加上賣着莊子的銀子,精打細算慢慢用,再用心培養後輩,隻要有一個出息的整個家族又能逐漸好起來。

  不過前提是家裡長輩不能犯渾、小輩不用功,要全家心在一處,力往一處使才行。

  胡同道路狹窄,車輛進不去,馮猛趙虎秦大柱等漢子留在外面看守,雷大富江向北楊木等沉穩之人跟着沈清進去。

  趙管事早早的候在院子裡,聽到敲門聲立即笑容滿臉的上前開門,屋子裡的趙老爺拍了拍身上的長衫,跟着站起來。

  趙管事熱情的給雙方做介紹,沈清試探的問道:“趙老爺,賣價是否還能少?”

  讨價還價是正常的事,趙老爺也明白,隻是他這價才降的,實在是低廉。

  他長長歎了口氣,謹慎的開口道:“那五百七十兩如何?”

  換做以往,就是上百兩銀子也不被他看在眼裡!

  可如今一家老小就指望着存銀過日子,十兩足夠二三個月的嚼用,委實不敢讓多了。

  沈清面露遲疑,一旁的江向北拉了拉她衣袖,低聲道:“娘,太貴了,五百七十兩銀子呢。”

  趙老爺一口氣提了起來,緊張不安的看了過去。

  這是近半年來,降價後唯一一個上門的買家。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