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浪費天賦
白屹洵聽著,雖然明白蘇棠梨這話的意思,卻是勾了勾嘴角,故意歪解意思說。
如果棠梨不想走著出來,我也可以抱著你出來。
抱?
她的抱出來是生死之間,可白屹洵的抱著出來,卻聽著曖.昧。
蘇棠梨捂著心動的心口,見白屹洵還看著她,不由得緊張,又趕緊轉移了話題,看著他說。
夫君,咱們先把這些沙蟹汁給裝好。
好。
見蘇棠梨避開他的目光,白屹洵隻是輕聲笑了笑,就繼續裝沙蟹汁液。
四人在井邊忙著,好一會兒姜氏就出來喚他們吃飯,蘇棠梨他們這才進去吃飯。
白老太太也帶著兩個孩子進來,看著滿桌子的大菜,見蘇棠梨幫著盛飯,笑著讓兩孩子去拿筷子,又讓大家都坐下。
等去給白老爹送飯的白老大回來了,大家才動筷子,白老太太又笑著同他們說,我瞧著你們阿爹的身體也要好了,再養個幾天,就能隨意走動了。
我也瞧著阿爹的精神越發好了,再喝個幾幅葯,不用一直躺在床上了。,白老大高興道,剛剛阿爹還說過幾天要去魚館幫忙呢。
等這次阿爹病好了,就待在家裡吧,魚館咱們請個廚師就成。,白老二吃著螺絲,想了想說,咱們魚館現在的生意好了,可以請幾個廚師幫忙。
我去忙果鋪生意的話,大哥一個人在魚館也忙不過來。
白老大聽著,贊同道,行,那明日我就去村長家問問,看有沒有合適的人。
好!
聽著他們的話,姜氏忽然拍額頭,想起什麼,看向蘇棠梨說,幸好棠梨丫頭讓我們買米,這城北又發了一次水澇,糧食都漲價了。
今天早上,一群人都去城北搶米,生怕沒有米了,但人一多,這米鋪就狂漲價,早上同晚上一下子就相隔二十個文錢。
這才是第一天,後面幾天還得漲價,每回發水澇,內,米價同往常相比,簡直能嚇死人。
韓氏聽著,吃了一口腌蘿蔔,嘆氣道,這些米商也就會趁機訛錢,咱們老百姓吃頓飯,可真是不容易。
也幸好咱們靠海,沒有米,還有魚蝦吃,不然這回回發水澇,還不得餓死人。
都說靠山靠水,不當餓死鬼,這話可真是不錯。
說著,她也看向蘇棠梨說,咱們幸好聽著棠梨丫頭的話,提前囤米,都夠吃一個月了。
「不然別說花大錢買米,都怕搶不到米,那咱們魚館可又得開不下去。」
蘇棠梨吃著蝦子,聞言,笑著說,我是聽阿娘說城北時常有水澇,那咱們有錢就多買米,總沒有錯。
是這個理,若是不開食肆,咱們半月不吃米也可以,但食肆得有米。,姜氏挑眉,想著城北的水澇,不禁嘆氣,但這回回發水澇,城北的百姓隻怕也是叫苦不疊。
村民村民,有田才行,可這城北的田位於水澇之處的,還不少呢。
這一發水澇,他們的莊稼都要被毀了,那這日子可不好過。
白老太太聽著,也是擰了擰眉,他們桃花村還是很佔優勢的,即便種不了莊稼,但養魚總能吃飽肚子。
可城北雖然可以種莊稼,卻時常有水澇,這種天災,也是沒有辦法。
白老二也是皺眉說,若是能有抗水澇的莊稼就好了。
話落,他忽然想起來什麼,看向白屹洵擔憂問,二郎上回不是去城北買田了,這田不會也被水淹了吧?
見他們都看過來,白屹洵微微挑眉,淡定道,可是我買的本就是水澇處的田,發不發水澇,那田都是被淹著的。
所以,不用擔心,這次水澇對我們沒有影響。
白老二聽著,一陣無話,看著給蘇棠梨夾菜的白屹洵,瞧他鎮定自若的樣子,他費解道。
為什麼要買水澇處的田?
因為便宜。
這....
白老二又噎著了,好一會兒他又擰眉問,可是再便宜,買水澇處的田,也沒有什麼用處啊,又長不出莊稼來。
現在不會長出莊稼,後面就能了。,見他們也都詫異地看著他,白屹洵卻是溫聲說,我和晏大郎,還有韓大同他們都在研究稻穀,也就是剛剛二叔說的抗水澇的稻穀。
眾人除了蘇棠梨,都驚到了,白老二更是驚愕問,二郎,你能種出抗水澇的稻穀?
現在還不能,隻是我們大家都在嘗試。
嘗試好哇,你們年輕人雖然經驗不足,但想法多,既然這些經驗老道的村民種不出抗水澇的稻穀,不如讓你們有想法的年輕人來。
白老二當即讚賞道,若真能研製出來,這可是一大福祉哇,那咱們可就能大賺。
聽著,白屹洵隻是挑眉,轉頭看向蘇棠梨,見她悠哉地享受美食,又不禁笑了笑。
她好像很放心,這是相信他們一定能種出抗水澇的稻穀出來?
對了,我正要和你們說一件事情。,白老太太忽然想起來,就笑著看向吃得開心的白憶禮說,我打算送四郎去武館學藝。
說著,便看向白老二和韓氏問,你們是怎麼想的?
阿奶,我要去!,不等他們回答,白憶禮就激動道,阿奶,我要和大哥一樣厲害,我要穿盔甲!
瞧著白憶禮欣喜的樣子,韓氏卻是皺眉,有些猶豫,家裡已經有一個入軍營的大郎了。
一年都回不來幾次,且每次回來都是匆匆一別。
不過還能回來讓她們看一眼,這還是好的,就怕戰場上刀劍無眼,都回不來....
一個大郎已經讓人提心弔膽了,她不想四郎再去戰場。
想到這裡,她憂心忡忡,便看向白老太太說,阿娘,之前四郎也是在學堂念書,還是讓四郎繼續念書,同二郎一樣,參加科考,不說當官,考個秀才回來,也餓不了肚子。
白老太太聽著,知曉韓氏的心思,又看著白憶禮小臉上的激動瞬間變為了失落委屈,她瞧著都心疼。
便看向韓氏說,四郎自幼力氣大,我和大郎教他的拳法,他練幾遍就會了,這份習武的天賦,實在難得。
比起讀書,我老婆子是希望四郎能去武館,好好習武,不浪費了這份天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