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土地廟祈福
晏晚春見客人少了,就和幾個染娘一起布置布樁,晏母就守著店鋪。
蘇棠梨則是去後面看新出的布料,現在她們主要是將之前舊的布料變成新的,從花紋和染料上入手。
改成特別一點的,這樣才能吸引人,一來不浪費,二來能留住客人。
隻要生意好了,有了本錢,就可以研製新的布料。
大周的布目前主要分為十種。第一種,羅,由絲互相絞纏而成,呈現椒孔。
第二種,錦,採用多色絲線織成,絢麗多彩。
第三種,葛,織物表面為橫向梭紋,質地厚實。
第四種,緞,外觀平滑、光亮、細密。
,綾,表面是斜向織紋,質地輕薄。
第六種,絹,質地細膩、平整,輕柔。
第七種,紡,質地輕薄、柔軟。
第八種,紗,也稱素紗,孔眼分佈均勻。
第九種,綈,質地粗厚、織紋清晰。
第十種,綃,質地輕薄,呈現透孔的絲織物。
蘇棠梨同布樁的織女說,貴的,以錦,綢緞,綾為主,葛布羅這些平民百姓用得為多。
我看了咱們布樁的布,錦為重,紗和綾沒有,葛布多,其次是綢緞和綈,再無其他。
話落,蘇棠梨挑眉說,如果我們要以年輕女子為主顧客,那麼紗綢綾這些也要準備。
因為我見綉樓的衣服,並非是單調的布,很多衣服都會外套一層紗,或是綾做裝飾。
而且像床簾窗簾基本都是用的紗,這個用途也是十分廣闊。
僅僅賣錦布,還是單調了些。
織女聽著,為難道,可是紗和綾這些太過複雜,不好紡織,我們織布很多年了,都是以錦和葛為主。
另外一個織女也說,而且我們會織錦,已經是一門很好的手藝了,因為錦貴,收益高。
蘇棠梨能明白,這也是為什麼布樁不大的原因,但她要的可不是一個小布樁。
往後她開綉樓,需要用的布,還是希望能從晏家布樁這裡拿貨的。
所以晏家布樁得開大,這也是她和晏珺硯共同的想法。
可如果僅僅是這兩樣,或許能得溫飽,但想大賺一筆,是不夠的。
織女聞言,面面相覷,有人便看向蘇棠梨問,可我們不會紡紗,手藝活不夠好。
蘇棠梨聽著奇怪,織布不是更為複雜嗎?據我所知,織布就有,從采棉紡線到上機織布經軋花、彈花、紡線、打線、漿染、沌線。
落線、經線、刷線、作綜、闖杼、掏綜、吊機子、栓布、織布、了機等大小72道工序。
才能紡織出布來,你們都會織布這麼複雜的手藝,為什麼會覺得紡紗很難?
她一直很佩服會織布的織女,織布這門手藝,在她看來,可比繡花複雜多了。
織女見蘇棠梨詫異,便解釋說,我們織布也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都是祖上傳下來的手藝,但紡紗最先是從北邊傳下來的。
我們望城這邊接觸得少,可以做,但做得不好。
蘇棠梨明白了,原來是這樣啊,那我們望城的紗綢這些,都是從北邊運來的嗎?
一大半都是,咱們東邊以刺繡聞名,北邊的織布手藝就比我們強多了。
竟然是這樣,難怪紗綢這些這麼貴,原來是從外地運來的。
對,還有緞綾紡這些,咱們望城的布樁多半都是從北邊運來的。
織女同蘇棠梨說,不過望城也有會紡紗織綾的織女,但太少了。
若是能請到一位會這些的織女,你們可能學會?
這個....若是有人教,我們會努力學,像蘇娘子說的,我們都會織布這門手藝,學起其他的,總不會太難。
蘇棠梨點頭,看向她們說,成,我同晏伯母商議商議,看能不能請一位會紡紗的織女。
話落,她又看向她們說,在這之前,我們還是要穩住,多研究一些圖案,織新布。
織女點頭,蘇娘子放心,我們會多變換圖案的。
成,你們忙。,蘇棠梨隻能給出一些小建議,畢竟她也不擅長織布,瞧著她們忙碌起來,就去了外面。
卻看到了姜氏正和晏母說話,還驚了一下,阿娘你來了。
棠梨丫頭。,姜氏是將魚館的事情做好了,直接來的城北晏家布樁,就瞧著裡面的生意不錯。
又和晏母聊了起來,知曉都是蘇棠梨的功勞,還有她織的布,當即就拿著觀摩。
看向蘇棠梨還多了幾分敬佩,棠梨丫頭啊,我知曉你會繡花,沒有想到你還會織布啊。
蘇棠梨笑著搖頭,見姜氏拿著雲隱蝶看,便說,我就給出了一點意見,並不擅長織布。
話落,她笑著說,阿娘,咱們買一些回去,給阿銀做衣服,還有小姑的女兒,這是純棉,小孩子穿很適合。
成,我正有此意。,姜氏看著這布,靜看是雲,動一下就成了蝴蝶花紋,感慨不已,給阿銀做衣服,定然好看。
晏母聽著,便說,哪裡需要你們買,直接拿就是了。若非你兒媳婦,咱家布樁都開不了。
而且咱們兩家是合作關係,看上了什麼布,就拿。.
聞言,姜氏看向大方的晏母,笑著說,成,什麼時候你們來魚館,直接吃,都是一家的鋪子。
行!
聽著她們的話,蘇棠梨抿唇笑笑,這望城的風土人情還是很不錯的。
姜氏放下布,看向蘇棠梨說,那這樣,咱們先去土地廟,等返回了,再買布。
行,你們去吧,這布我給嫂子你留著。,晏母知曉她們去土地廟求紅雞蛋,便笑著說,還有其他好布呢,待會兒姜嫂子可要好好挑挑。
姜氏點頭應下,又笑著說,那中午去我們魚館吃飯啊,剛好孩子考完試,吃頓好的。
行!,晏母笑著答應,又送著她們出門,等孩子們回來,就去魚館吃飯。
姜氏笑得溫柔,又和晏母約定好,見還有客人來,就不叨擾晏母做生意,帶著蘇棠梨出去。
土地廟沒有在城中,在城外,咱們叫輛馬車要快一點。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