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41章 歲月磨人
“多謝陛下,臣定當竭盡全力救華北百姓于危難之中。”
胡荊朝着陛下再次行了跪拜大禮,華北之事交于他來解決,目前看來是不用她太過操心了。
“胡愛卿先退下回去整裝吧,朕還有事同兩位愛卿說。”
胡荊知曉除了他之外,另外兩人這些日子沒少進宮,起身退下後,離開養心殿便在腦中思索起了關于華北地區赈災之事。
留下的二人站在養心殿的大堂上,梁崇月拿起旁邊的茶杯抿了一口,将茶杯放下後,翻看起了範珲今日帶來的生死簿。
上面的名字其中一半是她有所預料的,這些日子裡,系統的速度比斐禾還要快,早早的就将此事處理好,将表格一拉,貪污狀況眼睛一掃就能看完。
生死簿上剩下來的一半人,近乎都是拉來充數的,梁崇月沉默的看完了這份範珲準備了許久都生死簿,到底是她高估了他。
以為他在京城為官,這些年見識過一些事情,有些時候做事心中有數,沒想到有她這樣大的靠山在,範珲還是不敢啊。
“範珲這就是你準備給朕看得名錄?”
梁崇月将那張紙扔向範珲的時候,用了些内力,原本輕薄的紙張,像是一記飛刀一樣刺向了範珲,将他右手下方垂下的袖子削掉了一半。
範珲還是第一次見識到陛下驚人的内力,正巧擺着冰塊的缸子就在他的右手邊,扇子一扇,沒有了袖子做遮擋,寒氣立馬就将他的右手吹的冰涼。
“陛下恕罪,臣以為陛下今日便要,便帶了尚未完全準備好的,臣回去便改,再無下次了。”
梁崇月坐在龍椅之上,眼神冷漠的注視着一切,聽着範珲求饒的聲音,有些明白為何大夏的國庫與皇帝的國庫是分開的了。
她以為堪用的,确實個不成氣候的,她将路鋪平了給他走,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的事情,他連說真話的勇氣都沒有,空會算賬,她要的不是個賬房!
“朕現在還記得範愛卿殿試上所作的文章,用詞果敢,字字珠玑,朕當年還在感慨範愛卿不像是想入朝為官的,寒窗苦讀二十載,倒像是隻為了說句心裡話的。”
“怎麼,是朝堂這攤渾水将範愛卿一顆赤子之心也攪亂了?”
梁崇月語氣裡難掩對範珲的失望,戶部尚書這個位置絕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她當初選他來做,就是想起了他當年的那篇文章。
終究歲月蹉跎,幾年過去,人不再年輕,也少了當初的少年志氣和膽氣。
李溫在禮部待了多年,入朝為官的年歲都快趕上範珲年紀大了,經陛下提醒,也想起了範珲當年之作。
當年憑借他的文采和那篇文章原本是不夠格進入前三甲的,隻是那篇文章正巧入了貴人的眼,當時他還以為是範珲運氣好,文章口氣那麼大,卻能入陛下的眼,如今想來,當初看上他那篇文章之人,不是那時的陛下,而是現在堂上坐着的這位陛下。
“陛下,臣知罪了,臣定痛改前非,重新寫了名錄給陛下送來,還請陛下恕罪。”
範珲跪在養心殿的地闆上,陣陣寒氣從地上鑽入他的膝蓋,冷得他全身發顫,卻不敢動一下。
“罷了,歲月磨人,丢失的志氣和膽氣是任憑怎麼努力都找不回來的,是朕對你期望太深了。”
梁崇月将放着生死簿的信封一同丢下,朝着範珲擺了擺手,對着他直言道:
“戶部不适合你,樂捐一事結束後,朕會再給你尋一個好去處,好好做,别叫朕再對你失望了。”
範珲聽聞陛下此言,瞬間雙目赤紅,顫抖着雙手将丢在面前的信封和那份名錄收拾好,跌跌撞撞的直起身來,将心裡的無數話都憋了回去,嘴角扯出一抹比哭還要難看的苦笑,對着陛下行叩拜大禮。
“臣一時糊塗,不止丢了志氣和膽氣,也丢了陛下的信任,臣有罪,臣一定将樂捐之事處理完善,還請陛下息怒,别為了臣這樣膽小怕事之人氣壞了身體,不值當。”
範珲離開養心殿後,養心殿陷入了長久的沉寂,李溫站在一旁看完了全程,他在官場待了多年,沒什麼比親手斷送自己前程,還親眼瞧着更叫人落寞的了。
“陛下,範大人到底還年輕,年輕人在官場似無根的浮萍,做事有所顧忌也是常态。”
李溫沉默了良久,最後也隻說了這樣一句,梁崇月擡眸看他,對上他比起剛進來時要清明些的眼睛,不知他在說範珲,還是在說自己。
“他和你不同,朕為他撐着,他卻失了朕最想要的東西,戶部缺得是個敢直言不諱的尚書,不是賬房。”
見陛下這樣說了,李溫立馬收起了自己那顆同情心,方才是他多思多慮了。
這兩人的事情都解決了,他還站在此處,範珲将陛下得罪了,走了,接下來的怒火便是他來承受了。
李溫想到此處,不僅後悔方才為範珲多嘴,還是腦中瘋狂回憶卷紙上的題目可有什麼不足不好的地方。
他也是禮部的老人了,會試卷紙這樣大的事情上面,若是再做不好,叫陛下抓住了錯處,他說不準也坐不穩這禮部尚書的位置了。
李老頭腦子裡一想事情,面上的表情就控不住了,心裡想什麼,臉上都能看得出來。
梁崇月在他臉上掃了一眼後,取出卷軸裡面的卷紙看了起來。
這份卷紙出的時候,除了原本的出題範圍,梁崇月還加了幾本書進去,都與她近年來重水利有些關系。
這一兩年的光景,梁崇月政績的着重點已經十分明顯了,想必定然有不少學子去研讀過她出的那兩本書,不将其加入會試題目中,豈不虧了她徹夜苦讀,謄抄書籍。
李溫站在養心殿的殿中,與陛下之間除了那張龍案之外,隻有幾步之隔,一直小心謹慎的觀察着陛下的神情,生怕自己出的卷紙哪裡不好,再惹得陛下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