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默認 第600章 考官人選
瞧着系統因為期待閃爍着的大眼睛,梁崇月默默擡手揉了揉它的腦袋後,将面闆合上了。
“朕下回清醒的時候,再給你畫個更好看的。”
說罷,看到系統開心點頭後,梁崇月這才起身寬衣準備上朝。
“陛下,今日這茶水裡加了醒神的薄荷,喝下去會有些透涼之感。”
雲苓将漱口的茶水送到梁崇月面前的時候,剛打開茶盞蓋子,梁崇月就聞到了淡淡的薄荷香氣,處理過的,不算刺鼻。
梁崇月端起茶盞,漱口之後,口中的酒氣被茶香沖淡了不少,說話間,隻能聞到透涼的薄荷味道。
“去坤甯宮說一聲,朕下了朝過去用膳。”
雲苓聞言,帶着茶盞退下,鸢尾幾人頂上,為陛下梳洗妝發。
等到熏好龍涎香的龍袍披在身上後,梁崇月起身走出了養心殿,日子越發暖和了,外頭的天色也一日比一日亮得早了。
到了太和殿,滿朝文武已經到齊,一樣的流程走了一遍,梁崇月坐在龍椅上等着聽底下大臣們的上奏。
“陛下,臣禮部尚書李溫有事啟奏。”
老熟人了,梁崇月坐在龍椅上思索了一瞬,封後大典結束了,禮部最近應該沒什麼事情了才對。
“李愛卿有什麼事?”
李溫聞言從地上起來,手中拿着上奏的笏闆站到殿中,對着陛下朗聲道:
“回陛下,陛下既決定明年春日再開科舉,臣已經準備好了鄉試的卷紙,放入了今日的奏折中,另此次科舉的考官還請陛下早日決定,科舉重要足以影響百姓一生,臣也好早日與主考官商量科舉事宜。”
李溫此言有理,梁崇月算算日子,再過兩月就到了該鄉試的時候了,自古以來,男子想要走科舉這條路,都是早早便先過了鄉試,再準備會試的。
李溫這麼着急催着她對于此次科舉的決策,對于尚未參加過科舉的女子來說,是一件有利之事。
“此事朕知道了,奏折朕今日回去就看,至于事關科舉大事,衆愛卿可還有什麼意見要提?”
去年的科舉一事,因着她要徹底的公平,死了不少人,不然今年也就不必着急連着再辦科舉了。
那幾日的大街上,前來趕考的學子們沒見過這樣的場面,都不敢多說一句話。
生怕多說多錯,還沒等到會試結果,就将自己先搭進去了。
現在站在太和殿上的文武百官們,一大半都見識過去年春闱時的場面了,尤其是禮部和吏部的幾位大臣,他們是早早就投誠于陛下了。
陛下被刺殺當日,他們就在現場,鮮血飛濺之時,他們一顆心都快要跳出來了。
梁崇月坐在龍椅上,靜靜的看着底下大臣們的動靜。
朝堂之上,朝臣們垂着頭,相互對視着,沒有人多發一言,都隻靜靜的站着,科舉的不正之風多年,不是沒人不想整治,可唯有陛下成功了,還隻用了一年的時間就将背後所有人全都挖了出來。
不在乎什麼位高權重,也不在意是不是皇家血脈,但凡是參與攪和科舉不正之風的人,那一晚上的時間,全都死了。
幾位王爺家中,幾百口人,除了無辜的仆婦家丁,剩下都死光了。
“臣等覺着隻要繼續延續陛下去年定下的公平、公正之風足以,此事說着簡單,實施起來卻難,但于天下學子來說,沒什麼比起公平更重要之事了。”
依舊是蔣老丞相走了出來,他剛說完,後面的大臣們就跟着應和起來。
“那就按照蔣老丞相說得辦吧,至于今年的主考官,朕還要再考慮一下,諸位愛卿回去也可好好想想可有什麼合适之選。”
“今日若沒别的什麼事,就退朝吧。”
梁崇月每天的時間已經算得上緊湊了,上完早朝就要趕着處理奏折,大夏國土遼闊,每日都有處理不完的事情等着她去做。
“臣等恭送陛下。”
梁崇月從太和殿出來,外頭太陽都出來了,早上最後一點寒意都被吹散了。
“陛下,可是直接去坤甯宮?”
梁崇月坐上轎辇,點了點頭後便開始閉目養神。
等轎辇停下,梁崇月睜眼就對上了李彧安翹首以盼的目光。
“今日怎麼出來等着了?”
梁崇月從轎辇上下來,牽過李彧安的手朝着殿中走去,李彧安的手心溫熱,他常年都是這個溫度,牽着手感還不錯。
“臣妾收到消息,陛下今日要來,臣妾想早些見到陛下。”
梁崇月滿意李彧安的一片真情,到了飯廳淨手後坐下,梁崇月瞧着李彧安站在一旁為她布菜的修長身姿,想起了今日早朝上,李溫說的話。
去年科舉是李彧安陪着她一起的,今年她諸事繁忙,自然不可能再親力親為,李彧安已經自願放棄朝堂上的一切入宮做她的賢内助,自然不可能再出宮去監考科舉。
至于其他人選是有,但梁崇月目前心中還沒有定數,都非完人,選誰都要好好考慮一番。
“陛下可是上朝累着了,臣妾瞧着陛下有些疲憊。”
李彧安的聲音剛在梁崇月身邊響起,一碗肉糜粥就放到了梁崇月面前,味道聞着就不錯。
梁崇月搖了搖頭,沉默着慢慢攪動着面前的粥,過了一會兒,才開口道:
“今日朝堂上,禮部尚書提醒朕科舉之事既然決定要辦,一些事宜也該提上日程了,旁的都好說,隻是這主考官,朕還沒有人選,彧安可有推薦?”
李彧安從前在朝堂之上混迹多年,太師之位一坐就是十年,朝堂之上誰人品堪用,誰頗有才華,他定然知道的比她要清楚些。
後宮不得幹政,李彧安雖然已經不再過問朝堂上的事情,但陛下詢問,他還是乖乖坐下,想了一會兒:
“蔣老丞相算得上是位合适人選,人品貴重,博覽群書,年輕時也是科舉入仕,論起才華,也算得上是臣妾的師傅。”
至于旁的人,李彧安在陛下問完後,眼前浮現出了幾個人選,但很快就被他給放棄了。
他也許久不再朝堂之上混迹,早些年相熟之人,如今又能有幾人能做到不被局勢改變,永遠遵從本心的,少之又少。
沒有把握的人和事,還是不要提的好,免得給陛下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