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女生 都市言情 四合如意

第379章 聰明人

四合如意 雲霓 4300 2025-04-19 16:03

  大梁自建朝時起,律例上就寫得清楚,不得私自黥面、擅殺奴婢,之後朝廷更是廢除了賤籍,奴婢也一律歸為良籍。

  奴婢的地位明顯提高,自然也就更不允許東家任意打殺。

  不過律法雖然如此,但奴婢、雇工的處境也沒見得好到哪裡去,平日裡打罵、欺壓不少,隻要不是丢了性命,就不會有人在意。

  奴婢、雇工也不敢來衙署狀告。

  可今日,開封府一下子收到了許多狀紙,當真是不尋常。

  王秉臣道:“你的意思是,有人暗中在背後推波助瀾?”

  開封府知府捋着胡須:“不是暗中,而是明着行事。”

  “城南碼頭的幾個商賈聚集起來,他們恪守規矩善待雇工,不會任意欺壓、故意克扣工錢,很快博得了好名聲,引得不少雇工都去那裡找活計。”

  “雇工們因此聚在一處,談論從前的經曆和東家的手段,既然都有過同樣的經曆,自然也生出同仇敵忾之心。”

  “這次是一個船工向東家讨工錢,被東家毆打,周圍的雇工見狀紛紛上前解救,之後這些人又聚在了南城碼頭上,決定要狀告雇主,為雇工讨回公道。”

  開封府知府從雇工的言語中,能猜測到當時的情形。

  看到奄奄一息的雇工,回想到從前的那些悲慘的經曆,雇工們不自覺地情緒高漲,于是結伴到衙署狀告東家。

  “碼頭上有個讀書人在,當場就為他們寫了訴狀。那讀書人也該是熟讀律例,所寫的訴狀,一概都是告東家無故毆打緻重傷。”

  要知道奴婢、雇工不準随意告發雇主的罪行,若是訴狀寫不好,雇工反而因此受責難。這種無故毆打的罪名,反而更容易讓雇主得到處罰。

  開封府知府一說,王秉臣就明白他的意思。

  所以這是明着“有備而來”。

  王秉臣看向開封府知府:“你準備要如何斷案?”

  開封府知府張茂直目光閃爍:“相爺想要推行新法,以免役錢代替勞役,讓百姓從勞役中脫身,本是好事……”

  張茂直說到這裡頓了頓,小心翼翼地看了王秉臣一眼:“但百姓手中沒有銀錢,如何上交?這樣的新法,頒行下去對百姓也是負累。相反的,若百姓能靠着做工賺到足夠的銀錢,自然願意擺脫勞役,新法也就能暢行無阻。”

  “可現在雇工處境不堪,不但可能拿不到銀錢,還會有性命之憂,百姓聽之畏懼,若是朝廷能為他們做主,約束雇主,必然會有更多百姓願意出來做事。”

  這是個難得的好機會。

  “朝廷打開坊市,本就這般用意,”張茂直道,“我們這般斷案,也不會有人質疑。”

  張茂直說的“有人質疑”,自然是那些豪商背後的人。

  王秉臣思量片刻颔首:“可以一試。”

  别看是一樁不起眼的小案子,帶來的結果卻不一般。

  張茂直臉上露出笑容,他支持新法,卻也怕新法施行,反而讓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誰都想做一個為百姓謀福的父母官,而非被人遭人辱罵,遺臭萬年。

  “南城碼頭如今很熱鬧?”王秉臣再次開口,“你可去看過?”

  張茂直道:“還不曾,不過衙中有人前往。朝廷在西邊辦了石炭場,船隻卸下石炭之後,都會去南城碼頭歇息。”

  “那裡的驿鋪、食肆早就開了起來,還有從未見過的香水行。”

  王秉臣聽到這裡,不禁問道:“何為香水行?”

  張茂直道:“這香水行乃是沐浴之所,船工裝卸石炭一身髒污,又正值冬日,無法用冷水沐浴,便前去香水行。”

  “香水行出名之後,不止是船工,城中也有人慕名前去,隻要去過的都交口稱贊。”

  王秉臣整日朝廷政務纏身,很少問及這些,今日卻對南城碼頭好奇起來。

  王秉臣道:“石炭進汴京才沒多久。”

  張茂直點頭:“我也沒想到,這麼快就能弄出一個南城碼頭。”

  王秉臣不再言語。

  張茂直道:“相爺是懷疑有人早就做了安排?可……石炭入京也是最近才定下的,總不能在此之前就猜中了朝廷要在哪裡設炭場。”

  隻有提前猜中了,才會先在南城碼頭做準備。

  王秉臣淡淡地道:“總有聰明人,懂得審時度勢。”在朝廷中這麼久,他見過太多,知曉沒有什麼是絕對不可能的。

  “就算真有這麼個聰明人,”張茂直道,“至少現在看來,他做的事對我們有利。”

  “那雇工狀告的是,把持汴水的那四家人。”

  那四家商賈與賀家一樣,背後都有個強大的靠山。

  他們推行新政,牽扯到那些人的利益,那些人明裡暗裡百般阻擾,那些人不倒,新政難以施行。

  王秉臣道:“莫要過早下結論,還是看看再說。”

  張茂直也不是冒進之人,方才隻是在說自己的猜測,再說,他也不能指望依靠幾個雇工對付那些人。

  不過,張茂直還要說一聲:“南城碼頭的那些商賈,也很了不得。”

  送走了張茂直,王秉臣端起茶來喝。

  朝堂上勾心鬥角,朝堂下面大家各展神通。一個小案子未必不能撬動大局,但前提要有人願意配合。

  雇工狀告雇主之案,可大可小。

  即便處罰了雇主,引起一時的熱鬧,後面可能也會漸漸沒了聲音。

  畢竟敢告雇主的雇工在少數。

  “南城碼頭。”

  王秉臣叫來管事:“你去郎君那裡問一問,是否知曉南城碼頭。”

  王晏為了将石炭引入汴京,花了不少心思,與石炭有關的事,或許王晏會知曉些内情。

  片刻之後,管事前來回話:“郎君隻是聽說過,并不知曉更多。”

  王秉臣點點頭,這段日子王晏都在值房,應該沒機會過去查看。那樣的地方,王秉臣自然也不會親自前往。

  并非是他覺得此地魚龍混雜,而是他的身份太過特殊,難免會被人無端猜測。

  他今日出現在那裡,明日一早就會被人彈劾,南城碼頭與王家有關。

  他便是有其他猜測,也隻能先派出人手前去探查情形。

目錄
設置
手機
書架
書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