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做火鍋
王府在内城東邊,占了一整條街。
黎語幾人駕車行到街口時,被一着青綠色襖裙的女子攔住。
“馬車裡面坐着的可是黎娘子和韓姑娘?”
黎語掀開車簾,與那女子對視,“我是黎娘子,韓姑娘也在。”
“我叫青碧,是郡主讓我來接你們的。”青碧笑容淺淺,讓人如沐春風。
黎語對她點點頭,下車後牽着韓小梅的手,提着包袱跟着她走。
包袱裡是她從太平街銅匠那裡拿到的銅鍋和她從清水村帶來的豆瓣醬,今日做火鍋可少不了它們。
至于路玄,嘉甯郡主沒有提前安排,所以他進不去,隻能在外面等着。
*
三人走了二百多米,便走到了王府的側門邊,青碧跟守在門前的侍衛說了兩句,侍衛将她們都放了進去。
“王爺和王妃今日都進宮去了,府裡隻有郡主一個主子,黎娘子不用太緊張。”青碧一邊走一邊道。
黎語笑着應和,同時不動聲色地觀察王府布置。
傳言當今聖上最寵愛安王這個弟弟,若單看王府的布置,的确不假,五步一景,十步一觀,真真是奢華到極緻。
*
走了一刻鐘,黎語終于看到嘉甯郡主的身影。
看到她和韓小梅,嘉甯郡主從椅子上站起來,大力地跟她們招手。
青碧看到自家郡主的動作,眼珠子轉了一圈。原以為這個娘子隻是郡主閑極無聊叫來逗趣的,現在看來并非如此。她們郡主性子首爽,在不喜歡的人跟前裝都懶得裝,有時候京城的其他小姐來拜訪,别說招手,人家到近前說話時,她才會掀一掀眼皮。
反之,對于喜歡的人,她會格外熱情,就像現在這樣。
看來郡主是真的喜歡這位黎娘子,她得再注意些。
擡起頭時,青碧臉上的笑容多了幾分真誠。
*
嘉甯郡主先讓黎語坐下喝茶,過了會兒,看到黎語放在一邊的包袱,問道:“那裡面是什麼?”
黎語把包袱解開,露出裡面的銅鍋和豆瓣醬,“這是做火鍋的東西。”
嘉甯郡主把銅鍋拿過去左看右看,很是好奇。
因為做火鍋需要骨湯,黎語跟嘉甯郡主說了會話,便提出去竈房開始準備。
嘉甯郡主正好想看她做菜,欣然同意。
小院裡就有竈房,而且還不小,黎語在裡面轉了一圈後,問府内其他竈房是否有牛肉和羊肉。
青碧愣了一下,回道:“今日大竈房有羊肉和牛肉,黎娘子要的話,我現在去取。”
黎語點頭說要,另外報出其他幾樣東西。
青碧一條條記下,要走時又被嘉甯郡主叫住,“你再看看大竈房有沒有牛奶,有的話給我弄過來一些。”
青碧哎一聲,這才出去。
等着她回來的這段時間,黎語先把竈房内原有的豬腿剔下骨頭,洗幹淨後,放到鍋裡煮湯。
之後,她和韓小梅開始整菜。這竈房裡的菜基本都是嘉甯郡主愛吃的,所以也沒有什麼忌諱。
嘉甯郡主坐在一邊看她們幹活,一邊說話。
黎語認真地聽着,不時回應幾句。
*
不多時,青碧回來,帶了黎語需要的所有東西。
黎語跟她道謝,然後開始準備底料,嘉甯郡主想看她怎麼做的,但是鍋裡放了辣椒之後嗆的不像話,她隻好出去等着。
一頓火鍋,黎語整了一個時辰,其實主要是熬湯費了時間,底料這一塊根本沒費勁,在化開的牛油中放入香料炸黃撈出,之後依次加入豆瓣醬,辣椒和花椒熬制就可以了。
申時末,黎語把裝了火鍋湯的銅鍋放到餐桌上,加上木炭,然後把切好的菜和肉全部擺上。除了牛肉,羊肉,她還用竈房的蝦做了些蝦滑。
嘉甯郡主早己經被這香氣勾住,聽到黎語說可以開始後,先夾了一些牛肉放進去,等牛肉變色,夾起來蘸着芝麻醬吃。
黎語首首地望着她。
嘉甯郡主一連吃了西五口,第五口吃完後放下筷子,臉上都是驚喜,“這火鍋好吃。”特别是蘸了芝麻醬的,又香又辣,合她的口味。
黎語放下了心。
等嘉甯郡主吃完,她順勢提出請嘉甯郡主和她一起做生意的事情。
“倒不是讓郡主您每天往店裡跑,您什麼都不用管,隻是挂郡主您的名字。另外,以後店裡每個月的利給您一半。”黎語輕聲說道。
這是她深思熟慮後的決定,有嘉甯郡主這個後台,她的店可以做得更長久,就這點而言,給嘉甯郡主五成利沒問題。
嘉甯郡主擡頭想了想,道:“可以,你對外就告訴其他人火鍋店是我開的。不過我不要錢。”
她看向黎語,“你做生意不容易,我怎麼能要你的錢?”
“可是那店是用郡主您的名号,無論如何,郡主都該得到應有的利益。”
嘉甯郡主笑起來,“我又不缺那點銀子,你不必給我。你要是真覺得不好意思,空閑的時候便多給我做些甜點,這京城的甜點我早就吃夠了,正好你來了,能給我做一些。”
黎語隻好應下。
過了會兒,看天色不早,她提出告辭。
嘉甯郡主親自送她出門:“店己經是咱們兩個的了,我現下對你隻有一個要求,就是你把火鍋店做好,也讓我出出風頭。”
說到最後,她揮舞着拳頭,有些咬牙切齒的意味。
黎語有些不懂她的意思。
稍後青碧作了解釋:“近來京中的待嫁貴女都以會管家和管理鋪子為榮,長慶伯府的謝大姑娘是其中的佼佼者,管理鋪子一月,令長慶伯府名下的鋪子的收益增加了不少,一時引得京中衆人交口稱贊。
我們家郡主與謝大姑娘不對付,如今看謝大姑娘出風頭,就想挫挫她的氣焰。”
黎語懂了,随即失笑,嘉甯郡主看着年紀比她大,卻還有着小孩子氣性,但這正是她過得幸福的證明,不幸福的人隻會早早懂事成熟。
然而更讓她驚訝的是京城的這股風氣,深宅大院裡女子管家是常事,但一般不拿到明面上說,這是她第一次見這種情況。
看來這京城的某些方面比她想象的開放。
最重要的“後台”有了,黎語接下來一邊物色院子,一邊準備開店的其他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