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魚起身跟着他一起去了書房,桌子上放着一張放大了的照片,英康甯拿過來遞給了莫小魚。搜索: 一路小說 16xiaoshuo.com 本文免費閱讀
“嘎烏白度母?看起來像是宮廷造辦處的活”。莫小魚看了一會說道。
英康甯笑道,“我就說嘛,找你是沒錯的,既然你認識這件東西,肯定能分得出真假吧,而且這個東西的意義非凡,據清宮檔案的記載,這個東西很可能是在八國聯軍進北京時從頤和園搶走的,不知道怎麼就落到了泰國,這一次他們要賣去英國參加拍賣會了”。
清代崇重藏傳佛教,作為安撫北方蒙古民族的重要國策,正如北京雍和宮《喇嘛說》碑文所說:“興黃教,之所以安衆蒙古,所系非小,不可不保護之”。
“嘎烏”,是藏語音譯,即奉置護身佛的盒子。盒内除可奉置護身小佛像外,還可奉置印有經文的綢片、舍利子、甘露丸,以及活佛的頭發、衣服的碎片等。一般挂在脖子上,或斜挎于腰間,作為護身之用。一般用金、銀、銅三種金屬材料制成,其中以銀制嘎烏最為常見。其形狀和大小不一,其中男子用方形嘎烏,而女子用圓形嘎烏。藏民出外多佩戴嘎烏,一方面用以護身,保佑平安,另一方面也有裝飾的作用。
白救度佛母簡稱白度母,是藏傳佛教崇奉的二十一度母之一,因其身色潔白而得名。
從本源上看,白度母與其它衆多的度母皆源自綠度母,但也有其特有的殊勝功德,其殊勝功德就是能夠賜予衆生長壽,是一尊延壽佛母。
在印度及藏傳佛教中,有許多延壽本尊,有些屬于無上瑜伽密部,有些屬于事部或理部,其中最為著名的是白度母、尊勝佛母和無量壽佛,這三尊合稱“長壽三尊”,在藏傳佛教寺廟中供奉十分普遍。
這尊白度母像形象特征與常見無二,她跏趺端坐,頭戴花冠,頭頂束高發髻,面形圓潤,五官刻畫生動逼真。上身不着衣,佩項圈、帔帛、手镯和臂钏等裝飾,胸部雙乳高高隆起,下身着長裙,衣紋密集,具有較強寫實感。
左手當胸結說法印,右手仰置右膝結施與印。全身共有七隻眼,分别是雙手、雙足各一眼,面部三眼,所以俗稱“七眼女”。這些眼象征她能觀照一切衆生苦難,是觀音菩薩慈悲本懷的重要體現。
這一次英康甯倒是沒說謊嗎,這确實是皇室的東西,而且這還關系着民族的和諧,所以,莫小魚決定,這東西應該回到中國。
“好,我去,什麼時候?”莫小魚問道。
“當然是越快越好”。莫小魚說道。
“後天怎麼樣,我這邊還有些事沒處理完,很快就差不多了”。莫小魚說道。
“很好,其他的一切我來安排,我讓老蔣和你一起去,不過有一句話,那就是千萬注意安全,這次不能得手,我們還可以等下一次,它跑不掉,但是你和老蔣都不能出事,這是老大哥的真心話”。英康甯囑咐道。